10月19日下午,由我校科技處和音樂學院聯合舉辦的"美國聲樂大師論壇"在我校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舉行。上半場題為《走進美國百老彙音樂劇》,下半場題為《美聲與音樂劇的演唱方法》。整場報告由音樂學院院長孫鳴老師主持。
羅蘭教授,1980年卡耐基大學BFA聲樂專業畢業,1984年羅斯福大學聲樂表演和歌劇專業畢業。2009年獲得國際艾斯特聲樂教師大師認證。曾在1992至1998年擔任羅斯福大學歌劇系主任;2003至2009年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授;1998至2008年擔任芝加哥音樂學校聲樂系主任、音樂劇導演;2008年至今,擔任卡耐基大學聲樂和音樂劇系主任。羅蘭教授百老彙、國家旅遊、紐約歌劇院和芝加哥劇院出演《歌劇魅影》、《理發師陶德》、《旋轉木馬》等多部優秀音樂劇,具有20年的表演經驗。
下午2:00-4:00羅蘭教授作了《走進美國百老彙音樂劇》的報告。在報告中,羅蘭教授結合自身經曆,講述了5種塑造聲音的不同方法,并指出要學會這幾種方法,首先要會解釋這幾種聲音。在會上,她以"Happy birthday"為例,演唱出5種不同的聲音,并要求全體師生在她的帶領下練習發聲。她指出,音樂劇中演員利用不同的聲音來讓觀衆了解内容,理解劇本結構,引導思想和心理活動,而中國戲劇是通過臉譜和顔色來進行引導。在會上,羅蘭教授向全體師生放映了美國歌劇的成長曆史,闡述了在不同時期美國歌劇的演變,并強調美國百老彙音樂劇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來改變風格。她指出聲音變大的方法是利用聲帶接觸而不是用氣發出,她利用聲譜圖對三位上台的志願者進行現場實驗,以此向全體師生展示聲帶震動對聲音變化的影響。羅蘭教授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不僅開拓了大家的視野,而且為廣大師生了解西方音樂劇提供了寶貴經驗。
下午4:00-6:00羅蘭教授作了第二場題為《美聲與音樂劇的演唱方法》的報告。在報告中,音樂學院三位學生代表分别上台進行演唱。演唱完畢後,羅蘭教授在對她們高度評價的同時,還根據她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點評和指導。她指出,音樂劇的内容不能按照人們習慣聽的聲音來演唱,而是要唱出表現戲劇所反映的感情的聲音,所以美聲的唱法在音樂劇中可能不适合。接着她又對如何發音、如何表現以及如何利用發聲部位、發聲方法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闡釋,并通過觀察演唱者的口形對發聲的變化進行實際分析,讓在座同學對發聲方法有了全新的認識。最後,在活動環節中,羅蘭教授聽取并解答了師生提出的"男生和女生在聲音訓練上有何異同"、"如何訓練高音"以及"一個人物怎樣在不同的劇本中演各個年齡段角色"等問題,她細緻深刻的回答赢得了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孫鳴院長在總結時對羅蘭教授的報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指出,羅蘭教授的報告,不僅拓寬了我們的藝術視野,而且讓我們對美國百老彙音樂劇有了一個細緻入微的了解,羅蘭教授給我們介紹的多種演唱方法,對我們今後的學術研究,突破難點重點,有了更加準确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運用高科技手段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了聲帶的發省原理,更加科學地指導我們的聲樂教學。同時他希望全體同學學習和發揚羅蘭教授的敬業精神,開拓進取,刻苦學習,勤加練習,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