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下午,首都師範大學張玉榛教授在我校音樂廳作了題為《世界民族音樂與音樂教育》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副院長張建強主持,我院部分教師和200餘名學生聆聽了報告。
報告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從世界民族音樂在中國的創建發展、當代音樂教育的學科理念轉型認知、模式體系架構研究的實證借鑒進行闡述分析;二、基于文化視角、多樣内容就學科名釋、性質定位、文化認同的不同層面依次讨論;三、在多元一體,理解認同、教研互為的生态環境中前瞻根植于民族傳統文化之中國特質音樂教育的發展願景。
報告中張教授舉一反三、深入淺出,以樸實鮮活的生活事件為實證,進行深刻剖析,分析音樂與文化的關系,解析文化多樣性、審美多樣性的現實意義;以自身的田野經曆為案例,講述作為一個學者的學術态度、學術視野和學術胸懷;以個人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基礎,解釋民族音樂文化的内涵和意義,并以此反觀中國音樂教育以及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個人的觀點。
從張玉榛教授的報告可以看出,世界民族音樂是以實踐為基礎,與文化融會貫通,又兼容并蓄的新興學科。張教授田野工作的足迹已經遍及亞洲和部分歐洲國家,豐厚的田野為其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研究中,她強調了研究視野和方法的重要性,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為其研究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她提出:在潛意識中始終要有“他者”,并從“他者”來反觀自身。在音樂教育方面,她主張:以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為基礎,搭建學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互動平台,構建以民族音樂文化多樣性的學校音樂教育。
張玉榛教授對世界民族音樂、音樂教育以及二者的關系方面做了精辟的闡釋。本次報告對我院的地方音樂研究、相關課程體系建設具有啟發意義。
附錄:
張玉榛,女,博士後、博士(中央音樂學院);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印度新德裡甘德哈瓦(Gandharava Mahavidyalaya)藝術大學普訪學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高訪學者。
中國音樂學院東方音樂研究院特聘首席專家;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特聘研究員。
先後獲得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首都師範大學優秀教師、首都師範大學優秀主講教師、首都師範大學十佳教師等稱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