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師資隊伍 > 碩士生導師 > 正文

丁旭東

日期:2023年03月11日 作者: 來源: 點擊率:

丁旭東,男,中共黨員,山東滕州人,中國傳媒大學文藝學博士,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博士後,藝術學教授、知名音樂文化學者(H指數10)、研究生導師、山西師範大學音樂學學術帶頭人、山西師範大學文學藝術學部副部長(挂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文化發展顧問、中華口述曆史研究會音樂口述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美育專家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中國大衆音樂學會交響樂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家藝術基金入庫專家、首都精神文明辦智庫專家成員、山西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弦書)傳承與傳播基地主任兼首席專家。曾任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傳播研究中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2014-2016)、“青島海洋國際音樂季”組委會特聘顧問(2019)。

主持課題十餘項,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高校“大思政課”實踐機制建構中若幹關鍵性問題研究》(23VSZ02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規劃項目《中國交響樂口述史料(1949-1989)的搶救性采集整理與研究》(19YJA760012)、“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現當代音樂口述史1937-1987》與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中國老藝人口述史料的搜集與研究》(2015M571232)、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ALA120002)子課題《中華傳統樂教理論與實踐研究》、2024年度省籌資金資助出國留學公派全額資助赴美高級研究學者項目《美國華人交響樂口述史料(1949-1999)的搶救性采集整理與研究》、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科研團隊項目《中國現當代藝術口述史料的搶救性采集與整理》(2024)等。

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學》《現代傳播》《中國音樂》等期刊發表學術文章百餘篇,其中包括C刊論文18篇,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美學》、《中國音樂教育年鑒》轉載;先後在《博覽群書》與《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開辟專欄(主持與連載系列文章);編著或執行主編出版《影視文化對話錄》《音樂美學十講》《人詩意栖居在大地上》等圖書多部;參與策劃與創作音樂作品多部,其中包括大型人文交響組曲《新韶九章》(文學策劃,作詞)、國家藝術基金支持的音樂短劇《追夢》(編劇》、大型兒童國學樂教劇《森林的故事》《白兔曆險記》以及大型口述曆史紀錄片《百年音樂人物李淩》(總導演/編劇,4DVD)等。

作為藝術活動家曾擔任北京現代音樂節統籌與顧問、北京傳統音樂節副秘書長、北京美育與文明研究基地秘書長、中國音樂學院國家美育與研究發展中心秘書長、青島海洋國際音樂季顧問等,先後作為執行總監或秘書長等策劃組織了“中國美育論壇”“全國音樂口述史學術研讨會”(第一至第五屆)、“樂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全國藝術院校長論壇”“中國交響音樂百年作曲家手稿展”等數十項有影響的活動。

四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文藝批評或理論人才培養項目;論文曾獲“北京文藝評論年度觀點”、北京市年度推優成果獎(音樂長評類年度唯一論文),山西省百部篇學術成果獎、第六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入圍終評獎等;曾兩度執筆撰寫政府白皮書《北京文藝發展報告》(20212022)音樂卷,2023年作為文藝評論家代表應邀參加了中宣部、北京市政府在北京飯店舉辦的“2023北京文化論壇”;作為主筆之一參與撰寫“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項目“北京文化書系·創新文化叢書”《北京文學藝術的創新與發展》(音樂部分)。

Professor Ding Xudong is male. He was born in Tengzhou, Shandong Province. He is a Ph.D. in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Music and Dance from 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 a professor of arts, a well-known music culture scholar (H-index 10) in China, a doctoral supervisor, and a leading academic in the field of musicology a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He is a Vice Minister of Literature and Art Department and Deputy Director of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n secondment) a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Advisor at Shenzhen Conservatory of Music,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Oral History of Music,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Life Art Education, Vice Chairman of the Symphony Art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Popular Music, Director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for Aesthetic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 Expert of the National Art Fund, Director and Chief Expe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anxian Shu) Heritage and Promotion Base in Shanxi Province, etc. He was Executiv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Offi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Heritage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 (2014-2016) , and Special Consultant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Qingdao Ocean International Music Season2019, etc.

Ding Xudong has presided over more than ten academic projects, such as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Key Project (23VSZ02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General Planning Project (19YJA760012),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National Key Publishing Key Book Publishing Planning Project, and the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General Funding Project (2015M571232),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upported Research Team Project for Local Universitie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unds: Rescuing and Compiling Oral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2024),etc.

Ding Xudong has published over a hundred academic articles in journals such as People's Daily, Guangming Daily,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Chinese Musicology. He has also authored or executed several books, such as "Dialogue on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and "Poetic Dwelling on the Earth", as well as planned and created many artistic works.

Ding Xudong is also a relatively active art activist. He has planned and organized dozens of influential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China Art Education Forum", the "National Academic Symposium on Oral History of Music" (1st to 5th sessions),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ymposium on Music Education Culture",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President Forum", and the "Chinese Symphony Music Centennial Composer Manuscript Exhibition".As one of the main authors, he wr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 national keybook publishing planning projec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center construction key project“ Beijing Culture Book Series · Innovation Culture Series(Music Section).

附錄 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及出版物十幾部

一、著作

(一)即将出版

1.編撰完成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中國現當代音樂口述史》(四冊,110萬字)拟定于20253月出版發行(湖南文藝出版社);

2.主編完成《校園音樂戲劇基礎》拟定于20257月出版發行。

(二)主編與著撰

1.主編并評注《瞿小松謝嘉幸與文化名流影視對話錄》(安徽文藝出版社,2017);

2.執行副主編《音樂美學十講》(湖南文藝出版社,4次再版,獲百道好書榜等四個榜單上榜好書,2016-2024);

3.執行副主編《人詩意栖居在大地上》(當代美育研究系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

4.主編《京、魯、冀重點高校音樂專業報考指南》(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

(三)編委與參著

1.作為主筆之一撰寫“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項目“北京文化書系·創新文化叢書”《北京文學藝術的創新與發展》(音樂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執筆撰寫政府白皮書《2021北京文藝發展報告》音樂卷(北京出版社,2022);

3.執筆撰寫政府白皮書《2022北京文藝發展報告》音樂卷(北京出版社,2023(該書為2023北京文化論壇十大發布成果之一);

4.作為主筆之一撰寫完成普通高校五育并舉系列通識教材《美育通論》(第四章中華學校美育史)(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24);

5.編委《公民行為規範研究》(北京出版集團,4篇,撰稿8萬字,2014);

6.首都文明辦組織編寫《文化中心與公共文明》(北京出版社,入選論文3篇,擔任編委,2013);

7.中國标準樂譜出版物号(ChinastandardmusicnumberIS010957)(中國标準出版社,起草人之一,2009);

8.藝術教育雜志社主編《站在藝術的制高點》(雲南大學出版社,入選論文8篇,擔任編委,2009) 。

二、藝術創作

1.大型人文交響組曲《新韶九章》(作詞與文學策劃,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201812月在廣州大劇院全球首演,廣東交響樂團演奏);

2.少兒國學歌舞劇《白兔曆險記》(編劇/作詞,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公司出版發行,20181231日于北京東少劇場全國首演,獲2020年第十七屆中國童話節“演童話”全國優秀劇目展演金獎2020第九屆深圳兒童戲劇節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

3.音樂短劇《追夢》(編劇、作詞,2018929日,在國家圖書館音樂廳首演);

4.大型口述曆史文獻片《百年音樂人物——李淩》(編劇/總導演,中國科學文獻音像出版社出版4DVD2014);

5.少兒國學樂教劇《森林的故事》(編劇,20141231日在北京天地劇場全國首演)。

三、策展

“中國交響音樂百年作曲家手稿展“(策展人,青島國際海洋音樂季組委會,65萬,結項,2019)。


主要學術論文105

(包括 C刊論文18篇 核心論文28篇)

一、被引5次及以上論文

[1]譚盾在回歸——和李西安、梁茂春教授談譚盾的多媒體景觀音樂《地圖》[J].人民音樂,2005,(03) 被引272004-2005CSSCI來源期刊);

[2]談談口述音樂史的幾個問題——基于與梁茂春教授的對話[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7,(03) 被引252022年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文獻分析檢索報告,PSCI、高被引、高下載論文);

[3]新中國美育政策及其成因分析與未來瞻望[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34(04) 被引2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美學》全文轉載20176));

[4]“口述音樂史”學術實踐的六個操作關鍵[J].中國音樂,2018,(01) 被引192022年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文獻分析檢索報告,PSCI、高被引、高下載論文);

[5]丁丁,王曉琳.為中國藝術考級把脈[J].藝術教育,2004,(03) 被引17(丁旭東筆名丁丁,觀點被文化部科教司采納);

[6]談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理念——訪中國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妲娜教授[J].藝術教育,2007,(06) 被引15

[7]現代口述曆史與音樂口述曆史理論及實踐探索——全國首屆音樂口述曆史學術研讨會綜述與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3) 被引132022年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文獻分析檢索報告,PSC論文);

[8]哲學辨證觀念在奏鳴曲式發展中的體現[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01):50-62.被引122010-2011CSSCI來源期刊);

[9]譚盾是否依然是個謎——和李西安、梁茂春二位教授談譚盾的多媒體景觀音樂《地圖》[J].藝術教育,2005,(01) 被引11

[10]再論“口述音樂史”的概念内涵與分類——基于與梁茂春教授的對話[J].江漢學術,2017,36(06) 被引112022年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文獻分析檢索報告,PSCI、高被引論文);

[11]李遇秋手風琴音樂的創作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05.被引9

[12]一個亟待興起的新學科——全國首屆音樂口述曆史學術研讨會概述與簡評[J].人民音樂,2015,(03) 被引8

[13]口述音樂史學研究的三個路向——兼論三種研究模式的建構與利用及其意義[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18,(02) 被引82022年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文獻分析檢索報告,PSCI論文);

[14]“大地”的共鳴——葉小綱與馬勒《大地之歌》比較談[J].人民音樂,2006,(01) 被引72006-2007CSSCI來源期刊);

[15]音樂論文分類與其子項概念的定義[J].民族藝林,2017,(02) 被引7

[16]音樂文化學闡評與“城市音樂”創作範式略論——以葉小綱的《重慶組曲》為例[J].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20,(03) 被引7

[17]張小夫:一部中國電子音樂的微觀史[J].人民音樂,2019,(10) 被引6

[18]現代音樂審美文化解讀及其傳播與功能實現——基于北京“樂文化沙龍”的考察與分析[J].音樂傳播,2013,(01) 被引5

[19]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民族音樂教育體系——2013全國藝術院校院()長論壇側記[J].中國音樂,2014,(03) 被引5

[20]依托經典展世态圖卷——評歌劇《日出》[J].藝術評論,2015,(09) 被引5

[21]中華傳統樂教觀——首屆樂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J].中國音樂,2015,(02) 被引5

二、其他重要論文

1.論中國“後新潮”音樂[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04);

2.音樂口述史語料庫分析方法的理論原理與操作步驟[J].中國音樂,2020(01)

3.從紀錄電影《北平以北》看曆史的建構與介入的“真實”[J].中國文藝評論,2018(04)

4.論音樂評論家的修養[J].中國文藝評論,2017(04)

5.論中華傳統樂教與齊家之道[J].中國音樂學,2016(01)

6.中華傳統樂教觀——首屆樂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J].中國音樂,2015(02)

7.藝術觀賞美育與“美麗”文化建設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 (11)

8.藝術學學科理論建構與未來發展——2012第四屆全國藝術創新與實踐論壇會議述評[J].現代傳播,2012(10)

9.2007北京現代音樂節簡述[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7,109(4)

10.民族管弦樂的藝術創新——以民族管弦樂交響詩套曲《大運河》為例,人民日報,20211021日,第20版;

11.紀錄電影《北平以北》:再現更為真實的平北抗戰史[N].人民日報,2017-12-14(第24版);

12.紮根時代生活,弘揚中華美育精神[N].光明日報(文化視點版),2018-10-11

13.中國童話劇的經典化建構·原型與再創新[J].藝術百家20212)。

三、重要轉載

1.新中國美育政策及其成因分析與未來瞻望[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34(04) 被引21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美學》全文轉載20176));

2.周代,美育怎樣立德[J].博覽群書, 2016, (09)(該文被《中國音樂年鑒(2016-2017》全文轉載,主編餘丹紅)。

四、《中國社會科學報》專欄等系列文章

1.抗日歌曲引我走上革命文藝工作道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8-13(004)

2.父親用一個晚上寫出《遊擊隊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7-02(006)

3潘孑農和劉雪庵創作《長城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4-23(004)

4.聶耳與他在二三十年代的音樂創作[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4-09(004)

5.陳田鶴創作《八·一三戰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5-21(藝術學版)

6.文藝評論要以人民為中心[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12-01(004)

7.論樂與修身[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9-01(005)

獲獎情況

1.《論中國“後新潮”音樂》榮獲2021年度北京文聯年度優秀評論作品(音樂樂長評唯一)(北京市文聯、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同時入選全國“啄木鳥”杯年度推優終選作品(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

2.全國音樂教育學教科研論文評比優勝獎(2018,教師組,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主辦);

3.團中央、求是雜志社主辦全國青年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征文三等獎;

4.山西省社科聯2019年度百部(篇)工程三等獎;

5.山西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二等獎;

6.少兒國學歌舞劇《白免曆險記》獲2020第九屆深圳兒童戲劇節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2020年第十七屆中國童話節“演童話”全國優秀劇目展演金獎(中國童話節組織委員會)。



山西·太原·小店區太榆路339号 音樂舞蹈綜合樓二層  
Tel:0351-2051182
Email:sxnuyyxy@163.com

Baidu
sogou